“有风不动无风动,不动无风动有风。”这个谜语你答得上来吗?没错,答案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扇子。你可别小瞧扇子,看似平平无奇,它可是有悠长的历史呢!
你看唐朝杜牧笔下的扇子:“银烛秋光冷画屏,轻罗小扇扑流萤。”初夏的夜晚,月光如水,一位宫女捻着轻罗小扇,扑着星星点点的萤火虫,似乎在与它们嬉戏。这种形如满月的纨扇,竹骨轻薄如羽,素绢上往往绘着花鸟虫鱼,既实用又雅致。
到了宋元后期,折扇开始流行,若是素纸折扇,于其上绘几笔挺拔的青竹、几株吐香的幽兰、几朵傲霜的秋菊、几枝不畏严寒的梅花,实乃一件雅致之事。或题一首小诗,图文相衬,相得益彰,使扇子更加赏心悦目,开合之间自有一股书卷气。
关于折扇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:郑板桥画扇。一天,郑板桥偶然看到一位贫穷的老太太靠卖扇为生,可由于扇子上皆为素白之色,所以他借来文房四宝,挥笔泼墨,在扇上画上竹兰菊梅并题上诗。这一柄柄带着墨香的扇子,很快被抢购一空,成了街头巷尾的美谈。
一柄古扇,两种景致,清风袭来,暗香盈袖。扇子不仅样式精美,可以扇风纳凉,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如今,虽然空调电扇普及,但每当夏日摇起扇子,仍能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清凉。让我们守护这柄小小的扇子,让扇面上的墨香永远飘逸在中华文明的长河里。 指导老师:郭鎏超
发布于:浙江省